close

你好建議你可以出去戶外走走,轉換一下心情不要悶著頭責備自己,這樣沒有幫助!

���外提供你一篇文章,希望有幫到你^0^

文章出自鄭醫師的部落格

面對憂鬱,您能做什麼?(兼談憂鬱症篩檢)

近來社會對憂鬱的重視日增,甚至有不少問題也與憂鬱有關,所以對於憂鬱的認知提升實刻不容緩,在此提出一些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應對方式,讓大家瞭解,處理憂鬱,並非做做憂鬱症篩檢,然後服用抗憂鬱劑,憂鬱就會自然消失。

首先,我建議可以找信任的親友陪伴及傾訴,減少負面情緒影響,也可以配合適度的運動、散步、曬曬太陽、到有溪流瀑布的郊外走走、規律的生活作息、飼養寵物、或從事自己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等等,如果這些作法效果仍然有限,那麼我建議應該去檢視生活中,是否有當事人難以面對解決的難題。主要是許多人的憂鬱,都來自於生活中的困惑。當然,有一部份的憂鬱來自於當事人的生理因素,若自覺在生活中沒有明顯壓力來源的人,應該找自己信任的醫師,做詳細的身體檢查,徹查病因,對症治療,憂鬱自然能迎刃而解。


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:一位媽媽已經被憂鬱困擾好幾個月而且服用憂鬱症藥物一段時間了,然而心情改善有限而且也不時有自殺意念,感覺自己每下愈況,越來越糟。但是突然有一天,小孩的的老師打電話給她,說他的小孩正在鬧情緒而且吵著要自殺,此時身為母親的她突然覺醒到:小孩需要媽媽的幫助,媽媽有責任去幫助小孩,自己不能再生病,於是她馬上衝到學校去,而且把正要往校外衝的小孩攔住,開始幫助她的小孩,更令人驚奇的是她的憂鬱情緒從此消失,她不再需要任何憂鬱藥物也不會憂鬱,因為生命中有比憂鬱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去面對與處理。

根據大規模的統計,符合重度憂鬱症診斷標準的終生盛行率高達15%,也就是有百分之十五的人,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的重度憂鬱「病程」會發生,然而大部份人的病程是自限性的,會安然消失,情緒憂鬱不會一直持續下去,若我們在經歷憂鬱時,把抗憂鬱劑列為優先解決之道,那麼之後抗憂鬱劑的戒斷反應,往往是許多「慢性病人」揮之不去的夢魘。也就是說,許多人之所以必須長期服藥,是因為藥物停不下來,只要一停下來,就會有明顯的戒斷反應,因而他們必須在戒斷作用的陰影下,一直服藥下去,這在我的門診求助個案中屢見不鮮。另外有些人隨著療程拉長,必須增加劑量來抵消身體對藥物產生的耐受性,這又是另一種的隱憂。其實這些事實都在提醒當事人,若沒有針對造成憂鬱的成因來做處理,去主導生活,相反的主想靠藥物來解決問題,反而會有更多的後遺症。

一個好友曾告訴我關於憂鬱的親身經歷,她曾經服用抗憂鬱藥物一段時間,而且被診斷有重度憂鬱症,主要是她當時無法面對她的婚姻難題,甚至多次發生輕生行為,割腕、吞藥樣樣都來,那段時間,家人只要回家,第一件事就是看她在不在家,深怕她又想不開跑去輕生。直到有一次她到醫院定期回診,有位病友媽媽忍不住湊過來關心她:您這麼漂亮,看起來應該是很有能力,社會地位也應該不錯,我實在搞不清楚您為何要像我罹患精神病的小孩一樣長期服藥?
這個忠告給她很大的衝擊,她開始自問:難道我要這樣下去嗎?當答案明顯出現否定時,她開始藉由土法煉鋼的方式,以食譜建議的生機飲食,配合運動及生活的規劃走出憂鬱,不再靠抗憂鬱藥物而正常的過活。

所以,選擇去找出情緒憂鬱的真正原因,積極去面對處理自己的心理壓力來源、或者是生理層面的狀況,這才是徹底的對策。相反地,把憂鬱單純怪罪成大腦機能失衡,寄望抗憂鬱藥劑替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,情形可能越來越複雜而藥物更可能吃得沒完沒了。當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問題(不管生理或者心理),對自己負起責任,大部分的人其實都能走出憂鬱情緒,皆大歡喜。


參考資料:鄭醫師的部落格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elightdetox/

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1206290763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聖裕 的頭像
    王聖裕

    carpenter03的部落格

    王聖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